聯青簡介

聯青源起發展

國際聯青社的源起與發展

一、源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許多美國的年青人,喜歡邀約友好一齊午餐並暢談一些天文地理或有關戰爭的事。有一次,一群愛阿華州大凡波特市(DAVENPORT,IOWA)青年會的會友們,像往常一樣在一起用午餐暢談天下事,在餐會中大家決議要集合眾人的力量來服務青年會。受了這個構想的感召,公元1920年10月間,在俄亥俄州特里多市(Toledo,Ohio)的一群熱心服務的青年會會友們組織了一個服務青年會的午餐社團,並定名為TOLYMCACLUB。這個構想普遍地被當時有心服務的青年們所接受,頓時各地的青年會都相繼組成類似的午餐社團。有一次,他們當中的一位社友到國外去旅行,在寫回家鄉的書信中自署是一個來自東方的Y’S MAN (ONE OF THE Y’S MEN OF THEEAST,在當時,這真是一個新奇而時髦的稱呼。就在那個時期,有一位年青的法院檢察官名叫保羅、威廉、亞歷山大(PAUL WILLIAM ALEXANDER)知道了這件事,便領導創立了第一個Y’S MEN’S CLUB(在中國被譯為聯青社)叫THE OHIO Y’SMEN’S CLUB;隨後,美國境內很多城市的青年會也相繼成立了類似的Y’S MEN’SCLUB,加拿大也於1922年成立了第一個Y’S MEN’S CLUB。

1922年5月,俄亥俄聯青社(THE OHIO Y’S MEN’S CLUB)與其他六個Y’S MEN’SCLUB在特里多市(TOLEDO)組織成立了俄亥俄州聯青社協會(OHIO ASSOCIATION OFY’S MEN’S CLUB),聯青社之名於是訂定。

二、發展

自俄亥俄州聯青社協會成立半年後,加拿大和美國已有17個聯青社成立。到了1922年11月,青年會世界協會舉行三年一次的國際性會議,於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 NEW JERSEY)召開國際大會,同時舉行聯青社代表大會,決議組織聯青社國際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Y’S MEN’S CLUB),由保羅、威廉、亞歷山大(PAUL WILLIAM ALEXANDER)擔任會長,又繼續擔任名譽國際會長至1967年6月29日逝世為止。除了美國和加拿大,中國的上海基督教青年會也於1924年成立了美洲以外的第一個聯青社,從此聯青社可謂真正的是國際性的聯青社了。

三、在中國的發展:

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成立在亞洲的第一個聯青社以後,在天津、青島、北平、福州、南京、香港、九龍、廈門、蘇州、濟南、廣州等地相繼成立。中日戰爭時,隨政府西遷,於昆明、韶關、西安,戰後在長沙、重慶、寧波、貴陽等地先後都成立了聯青社。

四、中華區域(CHINESE REGION)的設立:

國際協會曾於1932年在美國底特律(DETROIT)舉行國際大會,決定在海外設置區域,中華區域(CHINESE REGION)於焉設立,由上海聯青社創辦人李元信(William Yin Son Lee)先生擔任首屆理事長,此後隨各地聯青社之產生,分設華北、華中、華南、華西等地區總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區城擴展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可惜,國際協會鑒於大陸淪陷共黨,教會與青年會的活動被迫中止,乃於1961年,將剩餘尚在活動的聯青社改稱為東南亞區域(SOUTHEAST ASIA REGION),迄今東南亞區域包括香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

五、第一個聯青社在台灣:

由鍾啟安、林和引、陳振福、陳錦文、高塗城、ARNE SOVIK和ROGER ARNOLD等七人籌備成立的第一個在台灣的聯青社,在1955年3月12日由曾任中華區域(CHINESEREGION)的國際督導(INTERNATIONAL DIRECTOR)黃仁霖將軍(前駐巴拿馬大使)代表國際協會在台北青年會正式授證,

定名為台北聯青社甲社(THE Y’S MEN’SCLUB OF TAIPEI-ALPHA),不久。於1959年3月,由顧問幹事俞道存博士等提倡成立第二個聯青社,叫做台北乙社(THE Y’S MEN’S CLUB OF TAIPEI-BETA)該社於1982年改名台北中正社。

六、聯青社台灣南部發展:

高雄聯青社於1962年,由台北社友移居高雄者與高雄青年會會員創設,高雄聯青社之社友曾用私人財產抵押向金融機構貸款協助高雄青年會會館的購置,在聯青社的國際歷史文獻中被譽為協助設立一個新的青年會(PREPARATION WORK IN ESTABLISHING A NEW YMCA IN KAOHSIUNG CITY)。

七、聯青社向台灣各地發展:

台中、台南兩社分別於1970年1月2日及4月11日由台北甲社贊助,在兩地的青年會內授證成立。屏東聯青社由高雄社贊助,於1971年1月2日授證成立,埔里社則於1974年4月25日由台中社贊助成立。1975年5月15日,台北甲社又贊助成立了在台北的第三個聯青社叫台北城中社。在台中的第二個聯青社叫台中長青社於1975年5月17日,由台中社協助成立。1980年3月15日,由台北甲社再贊助成立了台北圓山社和台北中央社。同年12月4日,台南府城社亦得到國際協會的授證成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台灣總會已分為四區,共有25社,分別為北區:台北國際聯青社、台北中正國際聯青社、台北城中國際聯青社、台北中央國際聯青社、基隆國際聯青社、大橋國際聯青社、台北聯合國際聯青社、 台北蘭菁國際聯青社、桃園國際聯青社。中A區:埔里國際聯青社、台中市長春國際聯青社、草屯國際聯青社、台中市長輪國際聯青社、台中市長興國際聯青社、台中市長虹國際聯青社。中B區:台中國際聯青社、台中市長青國際聯青社、台中市長榮國際聯青社、台中市長松國際聯青社、台中市大墩國際聯青社。南區:高雄國際聯青社、屏東國際聯青社、屏東南山國際聯青社、屏東椰城國際聯青社、高雄港都國際聯青社 、高雄仕女國際聯青社,社友約有600位。

八、中華民國總會(REPUBLIC OF CHINA REGION)的成立

在台灣的聯青社,成立之初,在國際組織體系中隸屬於東南亞區域(SOUTHEASTASIA REGION),1975年,國際協會准予由東南亞區域分出,昇格為中華民國區域(REPUBLIC OF CHINA REGION)直接隸屬於亞洲洲域(ASIA AREA),目前與全世界的41個Regions同等地位,中華民國總會於焉成立,第一屆總會理事長(Regional Director)為參加聯青社達45年之久的趙榮發醫師。以下各屆理事長依次是陳茂德、王世敃、謝春祥、吳和田、藍鴻博、李榮泉、劉熾燿、張英傑、許東榮、陳義正、林博司、李運進、劉國泰、陳碧潭、張龍男、黃飛梓、羅正展、林輝義、曾文吉、簡正修、李吉雄、謝峰雄、劉清武、林有福以至現任的羅清祥會長(2001/2002年)。

九、國際聯青社台灣總會 (TAIWAN REGION)

中華民國總會於民國88年7月更名為國際聯青社台灣總會,目前台灣的25個聯青社與全世界1655個聯青社同為國際協會的會員社。聯青社為了發揚耶穌基督精神和服務基督教青年會的主要宗旨及促進國際友誼等主要任務的施行,在台灣成立初期,組織上隸屬於基督教青年會的一個服務社團為期26年,為青年會及社會,提供默默的服務,充分發揮了犧牲與服務的精神,為了今後社務發展的需要,我們向內政部提出人民團體之立案申請,以便於將來與青年會站在平等的地位,依據國際協會與青年會世界聯盟所制定的伙伴關係原則,攜手供同服務社會,以達到為全人類建立美好社會的宗旨。

組  織

國際聯青社的組織可分為五個階層,即國際、洲域、區域、地區及地方聯青社。

一、國際階層─

由一位國際會長(INTERNATIONAL PRESIDENT簡稱IP)所領導,這個職位是由各會員社直接投票選出來的。幫助會長的有前任國際會長(PASTINTERNATIONAL PRESIDENT簡稱PIP)、國際會長當選人(IP-Elect)、國際司庫(INTERNATIONAL TREASURER簡稱IT)和國際總部(IHQ)的國際秘書長(SECRETARYGENERAL),國際總部現在設於瑞士日內瓦(GENEVA)。

視實際服務事工推展的需要,由國際會長選出國際督導(INTERNATIONAL SERVICEDIRECTOR簡稱ISD)來指導國際階層的活動。例如BF(友愛基金)、TOF(節食基金)……等。

立法權屬於國際議會(INTERNATIONAL COUNCIL),由所有的會員社直接投票選出21名國際議員(I.C.M.)組成的。

二、洲域階層─

國際聯青社在全世界分做八個洲域(AREA),即非洲、亞洲、加拿大、歐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印度洲和美國。中華民國總會隸屬於亞洲洲域。各洲域有一洲域長(AREA PRESIDENT或INTERNATIONAL VICE PRESIDENT簡稱IVP),由各洲域內的會員社直接郵寄選出,有些洲域是由各區域理事長投票選出。指導全洲域各種活動。洲域督導AREA SERVICE DIRECTOR(簡稱ASD)由洲域長指定,以協助區域事工主委(Regional Service Director簡稱RSD)推動事工,並向ISD報告。

三、區域階層 (Region)

每個洲域分為幾個區域(Region),為因應國情,TAIWAN REGION譯為台灣總會,在本總會內,由各社派出的社員代表組成的社員代表大會為最高權責機構,選舉理、監事,組成理事會、監事會,聘任祕書長,推選理事長及理事長當選人。前理事長、理事長當選人和現任理事長組成常務理事會。會館則設於中央政府所在地。

依據服務事工的需要,由理事長聘多位總會事工主委(REGIONAL SERVICEDIRECTOR)協助理事長推動會務,總會財務長掌理總會財務,統收統支。

四、地區階層(DISTRICT),由一位地區總監(DISTRICT GOVERNOR簡稱DG)負責領導。

總監由地區委員會中選出,台灣總會以下,因彈性運用的需要,未為地區取得國內法的法定地位,唯在國際組織系統中,DG仍佔很重要的位置。

五、地方聯青社(Y’S MEN’S CLUB):

地方聯青社的組織中,是最基本的一個團體組織,每個地方聯青社經國際協會許可成立後,即為國際協會的會員社(AFFILIATING CLUB)。在我國境內,每一社均為台灣總會的分會。對國際而言,會員社有直接選舉國際議員、國際會長、國際會長當選人、國際司庫的權利。社長對外代表該社行使會員社的權利,和對總會理事長報告。社員不拘性別、唯男性社友的夫人們可組成倩聯社(Y’S MENETTES’ CLUB)協助該社的活動與事工。

從以上五種階層的組織及領導原則,可看出國際聯青社有不同於別的社團的領導原則,就是「三頭馬車」(Trioka)的原則。在國際階層有PAST IP, IP, IP-elect形成三頭馬車,在區域(Region)有PAST RD, RD, 和RD-elect形成三頭馬車。前社長、現任社長和社長當選人也形成了三頭馬車。這種領導原則可以達到彼此鼓勵、互相切磋的效果。在聯青社的領導證明這種原則結構,效果優於其他領導原則。

聯青社會徽

聯青社的會徽第一個是紅色的倒三角形,代表著基督教青年會長期使用的標誌,

提供身、心、靈三方面同時完美的建立。

在三角形的上面橫條上呈現「國際」的字樣,代表著聯青社宗旨的領域。

五角形的金星和它的光茫照著社名〝聯青社〞。

這顆星意味著伯利恆的星,服務指引來自東方的智者。所以這個星也代表著我們的理

想,經常的服務指引今日的社友們,邁向真實的、高貴的、無私的服務領域裏。

用快樂和榮譽的心情穿戴它,成為自我激勵的來源。也經由你個人的品格與

行為,認知它所代表的意義。

國際聯青社國際協會的宗旨與任務

國際聯青社國際協會的英文全名為”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Y’SMEN’S CLUBS”,又叫Y’S MEN INTERNATIONAL,由全世界的1422個社(CLUB)所組成的。(註:2001年3月止目前正在繼續不斷地增加中)。其宗旨為:

聯合各種信仰人士,基於耶穌基督教示及熱誠服務基督教青年會,互尊互愛促進友誼,共同努力熱心服務,以發展鼓勵及培養領導才能,為全人類建立美好社會。

英文原文為: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Y’s Men’s Clubs is a worldwidefellowship of persons of all faiths working together in mutual respectand affec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and with acommon loyalty to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strivingthrough active service to develop, encourage and provide leadership to build a better world for all mankind.

 

國際協會的任務有二:

1.鼓勵、促進支持及維持全世界聯青社組織。

2.協調所有會員社之活動,並提供訓練材料及個人領導才能之發展。

英文原文為:

The objectives of the Association are:

A.To encourage, promote, and foster organization and maintainance of Y’s Men’s Clubs throughout the world.

B.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of all affiliating clubs and provide training materials and pers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現在世界上已有1680個聯青社(Y’S MEN’SCLUB),包括現在在台灣區域的29社均是國際協會的會員社(AFFILIATINGCLUBS),在國際協會的國際憲章中明文規定,每個會員社有下列五項任務:

1.以個人服務及共同之努力,作為基督教青年會之服務社團。

2.支持其他公益機構。

3.在國內外事務上提倡公義,避免涉及黨派政治活動。

4.促進社員認知並積極參與有關宗教、公民、經濟、社會及國際事務。

5.培養良好友誼。

英文原文為:

The objectives of all affiliating clubs are:

A.To primarily be service clubs of the YMCA, by personal serviceandunited effort.

B.To support other worthy organizations.

C.To encourage justice in civ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bstainingalways from party politics.

D.To keep members informed on, and actively in religious, civic,economic, social and international matters.

E.To cultivate good fellowship.

社 訓-MOTTO-

TO ACKNOWLEDGE THE DUTY THAT ACCOMPANIES EVERY RIGHT

行其義毋計其利 享其權須致其功

國際聯青社信條在根據首屆國際會長保羅、威廉、亞歷山大(PAULWILLIAMALEXANDER)所擬的國際憲章草稿,在1922年第一次憲章起草委員會中議決以”TO ACKNOWLEDGE THE DUTY THAT ACCOMPANIES EVERY RIGHT”為社訓(MOTTO)迄今,並無改變。上海聯青社成立後,將之譯為「行其義毋計其利,享其權須致其功」一直在我國延用至今,雖然讀起來有文縐縐之感,但也尚未研討出更好更恰當的中譯法。曾有社友建議改譯為:「先盡義務,後享權利」,或「認知隨權利而來的義務」,但未能得到絕大多數社友的贊同。從英文社訓讀來,較中譯的社訓易於體會其意義。「行其義毋計其利,享其權須致其功」傳統的譯法與最近建議中的譯法比較之下,如同中國婦女穿著裁剪精緻的祺袍與時下女性的現代服飾一樣,相形之下,多數華人的聯青社友依然喜歡以「行其義毋計其利,享其權須致其功」為社訓的中譯法。

國際聯青社的活動

為了追求我們的理想,達成我們崇高的宗旨與任務,國際聯青社上自國際階層下至一個地方聯青社(CLUB),均有各種不同的活動,主要的而且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下述幾個:

1.ASF--亞歷山大獎學基金:

ASF是PAUL WILLIAM ALEXANDER SCHOLARSHIPFUND的簡稱,是為了紀念創始人之一的保羅、威廉、亞歷山大而設的基金。目的是協助有志服務YMCA之青年或YMCA幹事完成必要之教育、深造而設的獎學金。此項基金一般用辦比賽、銷售彩票、義賣、社收入的一定比例,或加於會費中徵收等方式籌募。

2.BF友愛基金

BF是BROTHERHOOD FUND的簡稱,是用來支付世界各地的代表(稱為BF代表)參加國際性、洲域性與區域性會議的旅行住宿費用。這些代表可在參加會議的旅程中訪問各地的聯青社。

這基金也可用於國際領導者,參加洲域大會、區域大會及YMCA國際性的重要會議的費用。友愛基金的方針明確指出,基金是用於「發展國際聯青運動」。

友愛基金從開始到現在對外國聯青運動的了解,對待外國來的社友們及本國的社友們相互加深了解,一直有很大的意義。這種制度不僅是BF代表們受益,招待代表的家庭及社團都也得到好處。

把用過的郵票收集起來販賣是籌集友愛基金傳統的活動。其他例如微笑捐(社員在例會中說話太多,過少,職位昇遷、例會忘了帶郵票,不帶徽章…等)、贈送品義賣等,也都是社內募集BF基金的方法。

3.YEEP青少年教育交換計劃:

YEEP是YOUTH EDUCATIONAL EXCHANGEPROGRAM的簡寫。這個計劃是在提供給在學青年,年紀在17~19歲較好,到外國讀書一年的機會。受選派的學生住在國外聯青社的社員家庭中,在一年內成為那個家庭的一份子。

中華民國境內,因法令的關係,這個YEEP的計劃一直未能進行,今後宜從接待外國來的學生著手開始。

4.IBC國際兄弟社

IBC是INTERNATIONAL BROTHERCLUBS的簡寫,這是一個幫助聯青社促進國際間之瞭解的活動。一社可以和一個或幾個附近的或遠地聯青社結為兄弟社。透過兄弟社間的互相交換訪問、書信往來、交換販賣手工藝品活動增進國際間的友誼。

台灣總會內的29個社,截止2002年2月28日止已和世界各國許多個聯青社締結IBC的關係。

5.TOF節食運動

TOF是TIME OF FAST的簡寫。

有時當思無時,多者當助少者。這個運動要求我們在特定的月份中停止用餐一次或數次,主要有二個理由:

(1)可以藉此體會到饑餓的感受,雖然只是一、兩餐,因而可提醒自己,在世界上還有千百萬人每天都面對饑餓的事實。

(2)可將禁食而省下來的錢,集中送到國際總部,存入節食基金,以充作各種特定救濟用途。

6.E.M.C.擴展新社,增加社員、健全社務:

E.M.C.是EXTENSION MEMBERSHIPCONSERVATION的簡寫。從翻譯字句,便可瞭解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增設更多新的社為社會及青年會服務。也要增加現有社的社員數,在我國境內-院轄市內必須每社在30人以上,省轄或縣市地方最少要有20人。更要對社務不健全的社加以整頓,使其不失活躍的聯青社的真義。

7.ENDOWMENT FUND聯青基金:

由個人或社為了紀念某一個人而存入,並把這個人的名字及讚美詞句登載在永久展示在國際總部的「黃金名冊」。從這個基金的利息收入用於推動國際聯青運動。

8.C.S.社區服務

CS是COMMUNITY SERVICE的簡寫。這個活動是透過個人的參與或社、地區、區域集體的努力,針對特定社區的需要,提供有意義的活動。C.S.的活動不限於金錢的捐獻,人力的投入,或無形的代禱與關懷均屬活動的範圍。

其他尚有多種活動,無法一一陳述。但都是為了聯青社的宗旨與任務的達成而致力推展。

 

基督教青年會YMCA

聯青社的源起,發展至今日各項活動的推展,均與基督教青年會有不可分的關係,在國際階層,這二個為人類服務的機構是同在一個地方辦公的,二個機構的領導人們,也彼此有良好的友誼及合作的關係。聯青社努力成為青年會的服務社團,自成立至今以至今後一直不變。茲特簡介YMCA的宗旨、會訓、巴黎本旨等以為參考。

 

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宗旨是:

團結青年同志、發揚基督精神

培食健全人格、建立義滿社會

基督教青年會的會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巴黎本旨

1855年8月22日,世界基督教青年會開第一次大會於巴黎,決定各國基督教青年會宜有一共同宗旨與方針,訂有「巴黎本旨」,共同恪守。

巴黎本旨是:「基督教青年會之旨意,在聯合同道青年,即凡願按照聖經奉耶穌基督為上帝與救主,心信躬行為其門徒,更願協力推廣天國於青年之間者。」

PARIS BASIS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seeks to unite those young menwho, regarding Jesus Christ as their God and Saviour according to theHoly Seriptures, desire to be Hisdisciples in their faith and intheir life, and to associate their efforts for the extension of HisKingdom amongst young me

World YMCA Conference, Paris 1985

Reaffirmed in Paris, 1955

國際聯青社與青年會間的伙伴關係原則

既然  基督教青年會世界聯盟及國際聯青社均根據基督教宗旨,以從事其活動與服務。

既然  此二世界性團體均為國際良知性機構,各有其責任去激勵並協調個別之組織。

既然  此二世界性組織是獨立的,而且應保持獨立性。

當然  基督教青年會世界聯盟與國際聯青社願以伙伴關係之新方向繼續努力,以達成在地方、區域、洲域以及國際階層對個人及團體成長與服務之貢獻。

因此  基督教青年會世界聯盟與國際聯青社,採納下述「伙伴關係原則」。

(1)重申此二組織均以「基督教精神,服務人類」為宗旨,此服務以全人類為對象,不得有任何歧視。

(2)同意先認同共同目標,彼此合作與支持,再選擇特定的工作、計劃與方案。

(3)確認此二組織在這些過程中負有同等的責任,雙方均應參與事先策劃、發展計劃、負擔經費、執行與評價。

(4)期望雙方不論實行了多少伙伴關係,均應付出並得到利益。

(5)期望雙方不論在地方、區域、洲域與國際階層上互相參與並分享,均應以開放的態度強化彼此間的關係與合作。

(6)確認伙伴關係其效果繫於互相信任與支持;並極富有潛在之利益;且此二組織應以雙方可接納的方式協助彼此之發展。具體而言,基督教青年會對國際聯青社的拓展與會員的增加,可以給與更多明確的支持,換言之,這亦含蘊著確認聯青社成為服務青年會的社團,有日益增強之潛在能力。